茶葉滋味因茶類和品質優次而有很大差別,滋味是人們味覺器官對茶葉中呈味成分的綜合反映,茶葉中呈味成分比較複雜,多達數十種,其種類、含量及比例的改變都深刻地影響著茶湯的滋味。茶葉中呈味的成分見。

構成茶湯滋味的特徵物質主要有:

茶多多酚類是決定茶湯的顏色和滋味的主體成分,是形成毛茶品質具有關鍵性的物質,茶多酚含量是構成茶湯的物質基礎。鮮葉中多酚類含量占乾物質總量的30%左右,其中兒茶素(黃烷醇類化合物)含量較多兒茶素中酯型兒茶素含量占80%左右,有較強的苦澀味收斂性強。非酯型兒茶素較少,苦澀較弱,飲後有爽口的回味,在制茶過程中,多酚類的氧化產物的茶黃素和茶紅素,由具有不同的滋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主要因素,茶黃素是湯味刺激性強烈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茶紅素是湯味甜醇的主要因素,刺激性較弱,含量多,比例適當,茶湯滋味醇厚、鮮爽。所以兒茶素的組成變化對茶湯品質的影響十分顯著。

氨基酸是一類具有鮮爽味的物質,茶葉中已鑒定的氨基酸有25種以上,其中以茶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總量的50%~60%,是組成茶湯鮮爽味的重要物質之一。氨基酸的濃度對茶湯的鮮爽味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兒茶素與氨基酸的比例的平衡關係是左右茶湯滋味的決定因素。另外,咖啡鹼具有苦味,糖類具有甜味,是茶湯甜醇的物質,可溶性果膠具有粘綢性,使茶湯“味厚”等,都是構成烏龍茶滋味具有醇厚甜鮮,回甘悠長的物質。反之,含量少,比率組成不適當、不協調,則往往產生青澀、苦澀、平淡等滋味。

茶葉滋味不僅與制茶原料有關,而且與制茶工藝也有密切的關係,優質的原料加上科學合理的制茶工藝才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原料中各種滋味物質的作用,形成滋味良好的茶葉。制茶工藝不合理,往往造成滋味物質的轉化不充分,比例不恰當,常形成不良的滋味。如青澀、酸敗、火高、平淡,甚至有嚴重異味。

茶葉形狀是組成茶葉品質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區分茶葉品種、花色和等級的主要依據。

我國的烏龍茶,品種花色豐富多彩,是其他茶類所不能比擬的。條索形狀絢麗多姿,既有枝頭光亮的“腰鼓筷”,又有枝梗曲折似“竹鞭”。既有兩頭尖細似“飛梭”,又有條索瘦小宛如蛇身龍殼體。這些具有藝術性外形都是構成該茶的主要品質特徵,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形狀既可區分花色品種,又可區分等級,因而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專案。

 與茶葉成形有關的化學成分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這些是芽葉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是植物體的支持物質。在茶樹新梢伸育過程中,隨著葉子長大,這些成分含量增加,葉質粗硬,制得的幹茶外形較差。隨著鮮葉嫩度的下降,組成茶葉色、香、味的成分相應減少,所以正常情況下,外形條索緊結、粗松,能反映茶葉的老嫩與內質的好壞。

膠質是一種膠體物質,存在於植物細胞壁裡,能將相鄰細胞膠粘在一起。不溶于水的原果膠質,在加工受熱條件下,可水解成水化果膠素。具有膠性的水化果膠能促進條索緊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茶葉 Culture 與 佛法 Sanskrit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