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張天福專輯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我國茶葉界,有一位備受尊敬,眾口皆碑的老人,他的名字已載入了《中國當代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記辭典》,他就是為我國茶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93歲高齡的福建省五屆政協常委會委員張天福教授。

一生以茶為伴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張天福,茶葉界的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出生於1910年8月的茶學家畢生事茶,為茶而歷盡甘苦,因茶而胸懷大志。如今,他已百歲高齡,但依然神采奕奕,不但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而且步履穩健,行動靈活。他的養生秘訣就是喝茶。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年103歲的茶學泰斗張天福教授,仍然工作在茶葉生產與加工的第一線,並肩負著指導的重任。他的名字與業績分別載入《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和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傳詞典》第23卷。

張老以“茶為人生”,改造落後的工藝,變手工操作為自動化生產,以提升茶葉品質,增加出口;讓茶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是他夢寐以求的目標。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重走八閩

張天福投身中國茶葉科技和茶葉各項事業已七十多個年頭,為中國茶學與茶業的發展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受到中國茶葉界科技工作者、茶葉企業家、茶人的愛戴。在中國茶葉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下,福建省茶葉學會於2004年6月15日成立了福建省茶葉學會張天福茶學研究分會。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9.茶人之家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福州茶葉界的茶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希望能有一個專門的聚會場所,方便茶人之間的交流,他們盼望張天福能出面組織這件事。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名牌之憂

張天福是大產業理論的代表者,他對茶產業的認識與小農經濟論者、一些短視的政績主義的地方官員是格格不入的。從他自己在20世紀30-40年代經營大型茶葉企業開始,張天福重視的是大企業能控制大面積的茶園,從管理規範的茶園中能獲取大批量優質的茶葉,通過使用大型茶葉機械進行大批量生產,使用先進的技術措施來控制產品品質,這些目標在張天福的努力下都成為現實。因此張天福認為茶葉的產業化生產能出優質茶,不但外國大型茶葉公司能做到,在國內也是可以辦得到的。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興茶論政

在1954年張天福就擔任福建省第一屆政協委員。1982年後,張天福再次被選為福建省政協第四屆委員、第五屆常委,在退休後開始了他政治生命的又一個春天,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成為省政協委員,對於張天福來說有些重要的意義,這個意義並不在於只是獲得了榮譽與政治地位,而是他有了一個為發展與振興福建茶業而呼籲的大講壇。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中國茶禮”

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列出了中國現代十大茶葉專家,九十七歲高齡的張天福是十大茶葉專家中惟一的健在者。張天福一生許茶,多次在各種場合表達心聲:“茶就是我的生命”。數十年來,在從事茶葉科研工作的同時,張天福醉心於茶禮與茶文化的研討與傳播,他在茶文化方面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提出和宣導“中國茶禮”。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指導茶區

1964年,國內外茶葉市場需求量日益增長,為此,福建省提出大力恢復發展茶葉生產的方針,各地掀起了開山種茶的熱潮,茶區群眾也迫切需要在開闢新茶園方面的技術指導。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佛手深緣

永春佛手是福建烏龍茶中一個獨特的品種,主產于閩南的永春縣,又名香櫞種、雪梨,佛手茶鮮葉大如手掌,似佛手柑葉。佛手茶成品特徵外形如海蠣乾,色澤沙綠油潤,茶條緊結、粗壯、肥重、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馥鬱幽長,味芳醇甘厚,耐沖泡,湯色橙黃清澈。佛手本是柑桔屬中一種清香誘人的名果,茶葉以佛手命名,不僅因為它的葉片和佛手柑的葉子極為相似,還因為制出的幹毛茶,沖泡後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老樹新花

40年代張天福出任福建示範茶廠廠長後,開始對福建烏龍茶進行研究。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評茶大師

張天福在青年時代就對福建的茶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興趣成就了他畢生追求的事業。當張天福在協和大學埋頭整理福建茶葉的資料與教案時,他的理想是當一個研究茶學的學者。但在後來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張天福認清了他的茶學天地並不在那一方講壇上,而是在福建廣袤茶區的山山水水之中,因此他走下大學講臺,深入茶區,開拓茶園、建設茶廠,他走遍八閩茶鄉,與茶農結成朋友,他與各地茶師交流制茶的經驗與體會,收集民間制茶的傳統經驗,成就了他制茶評茶的大師地位。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二次下放

1966年全國生產會議在北京召開,張天福赴京參會,這個會議由李先念副總理主持,周恩來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這個會議給與張天福很大的激勵,作為一個農業科學家,張天福青年時代就決定獻身於農業救國,而這幾十年間的風風雨雨,讓他閱盡人生滄桑,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這次政府下了振興農業的決心,著實讓張天福感動,會議結束了,張天福返回福州後一直有一種時不我待的衝動。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斜背茶”說

福建的茶葉在明末清初發展出烏龍茶之後,綠茶的生產不但沒有新的發展,在品種產量上反而不斷減少。得以傳世的傳統綠茶只有七境堂綠茶、龍岩斜背茶與蓮心茶等為數不多的幾種。作為福建現代茶葉科研與生產技術的帶頭人,張天福也同樣關心福建綠茶的發展,他認識到由於福建特種茶類烏龍茶、茉莉花茶與傳統工夫紅茶名盛於世,使得綠茶風光不再,但綠茶應是各類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也是其它再加工茶的基礎原料,因此作為產茶大省與茶葉主產區,福建應該在保存與發展傳統綠茶上下工夫。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白茶調研

張天福雖然身處逆境,但他並沒有過多地去考慮自已在這個社會運動中的得失,他將自已的注意力集中到對茶的研究上來。他注意到福建省四大茶類之一的白茶成為特種的外銷茶類。福建白茶中以“銀針”最為名貴,此茶除一般飲用外尚有藥用價值,由於白茶茶性清涼,能退熱、降火,可用於治療麻疹,海外華僑重視此茶,喜好飲用。福建白茶主銷香港(約占80%-90%),其次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歐洲的一些國家。當時白茶輸出量約占福建省對外出口茶葉的10%。每公噸銀針價值15500美元,特級白牡丹4300美元,特級貢眉2900美元,壽眉900美元。每年可換回約20萬美元的外匯,這在當時福建農產品中也是一項創匯的主要品種。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身陷旋渦

就在張天福埋頭業務工作的時候,他身處的社會環境正在發生一次突變--開展反右運動。1957年的一天,張天福到辦公室上班不一會兒,人事處柯金華處長將一份通知送到張天福的辦公室,通知傳達了廳黨組的決定,張天福去武夷山茶場參加勞動改造,張天福沒有詢問也沒有申辯。他作為一個技術專家,平日裡只談業務工作,從未涉及過社會與政治的話題,他也未關注過所謂的右派問題,但他的人生道路卻偏偏在這裡被拐了一個彎,這是他無力自製的,在過去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他多次被捲入社會的動盪之中,他明白當社會發生變化時,個人往往是束手無策的,作為一個基督徒,他默然地接受了這一切。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茶事春天

1949年,人民解放軍開始大反攻,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國統區一片風雨飄搖,經濟開始崩潰,通貨膨脹嚴重,茶場一個月發幾次薪,有一次補發的部份薪金還不夠買郵票寄一封信。國民黨政府的潰敗讓張天福認識到,舊的時代行將結束,新的歷史時期即將開啟。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復興茶葉

1941年三月,中國茶葉研究所在四川省衢州市成立,為了在抗戰勝利後擴大茶葉的生產,中國茶葉研究所向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與中國茶葉公司提出一套茶樹更新方案,要求主管部門撥出專款在主要茶區進行茶樹更新的工作,而財政部貿易委員會也正為抗戰時期大批農業科技人員留滯在陪都重慶無所事事而大傷腦筋,決定成立茶葉、桐油與蠶絲三個研究所來安置這些人員並發揮其作用。因此,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決定將中國茶葉研究所遷往崇安,利用福建示範茶廠的基礎與技術條件重新組建。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三年奮鬥

從1940年到1942年,張天福在武夷山渡過了他一生中一段成果豐碩的難忘歲月,他在這三年的時間裡為振興武夷岩茶,做了大量基礎工作,使武夷山茶區在戰亂時期的混亂、荒蕪的狀況,逐步在種植、製作、收購、運輸管理等方面走上了有序、復蘇的道路雖然武夷山茶區的岩主大多在閩南地區生活、開茶莊,每年只在制茶季節返回武夷山區雇工採制茶葉,而武夷山的廣大茶農則是受雇於岩主負責日常的茶山管理,但在張天福的指導與關心下武夷茶區有了新的面貌。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心系桐木

在張天福的青年時代,引導他走上茶葉科學研究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對福建“三大工夫紅茶”與武夷山區桐木關①出產的正山小種的喜愛。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