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俗話說“內容大於形式,才會長盛不衰,早茶的內容,自然就是其中茶點,茶和點心。坊間都說,早茶最傳統的形式是“一盅兩件,所謂“一盅”便是那壺茶,人們一般擁有自己固定喜好的茶種,基本不更換;而兩件”則是兩樣點心,究竟是用點心作為茶的佐料,或是因為吃點心要喝茶潤口,委實讓人分不清,總之點心必不可少。最經典的“兩件”莫過於“蝦餃”,“燒賣”。一張桌,“一盅兩件”,一個茶客,一歎早茶。

茶:喝的禮儀

茶算是早茶裡的主角之一,不管它現在是不是只作為早茶的門面,若沒有它,必然少了品茶時才能有的些許閒情逸致和消磨時間的決心。

通常,食客們點的最多的是烏龍茶,紅茶,普洱這類發酵或半發酵茶,這類茶能暖胃去膩,利於消化,雖然濃重的湯色和苦澀的口感不如綠茶來得清新,但與那些味道濃郁的茶點配在一起,卻相得益彰。

自然,菊花茶也是點擊率很高的,其清熱去火之效,或許同涼茶,龜苓膏一樣,正應了嶺南飲食中的一種風格。

早茶中的沖茶,雖不必像潮州人那樣講究茶道,也沒有日本茶藝的繁文縟節.但不是毫無講究可言。首先,沖茶的水則是以剛剛沸騰冒泡的“蝦眼水”為佳,這同茶藝上講究的水溫要90℃一樣

而店家端上茶時還會帶一隻碗,先給客人斟半杯,這是用來涮杯盆碗筷的。把筷子放入杯裡輕輕攪動,然後借手腕的力把杯子晃上兩圈,再倒入碗裡,把杯口浸在碗裡來回轉動數回,最後再在裡面洗洗手指便可以把碗撤走了,整套動作耗時半分鐘。涮杯是廣州人喝茶前的例行公事,從何時開始流行不得而知,但至今人們仍奉行這一套。

除此之外,喝茶的規矩還有很多,比如每次斟茶只斟大半杯,所謂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就是這個意思。倘若別人替自己倒茶時,通常無需言謝,而是以右手食指與中指微屈,叩擊桌面表示即可。

這個“叩手禮”相傳是源自乾隆微服南巡時的一個典故:某次乾隆在茶樓中,不經意間竟給給隨從倒起了茶,嚇得隨從不知如何是好,但又怕暴露身份,不敢叩頭謝恩,情急之下便以雙手彎曲扣桌面來代替叩頭。而茶壺要續水只消打開壺蓋,也有個傳說典故。

從前有個富商去茶樓喝茶,席間喊來服務員續水,結果對方一打開茶壺蓋,富商便咬定壺裡有只金絲雀被放走了,並和茶樓打起了官司,結果茶樓輸了官司。從此,茶樓老闆便規定:客人要續水必須自己打開茶壺蓋。

這些飲茶的小禮節雖大多出自傳說,但雙方通過小小的動作便能互通心意,不需要大聲呼叫,也算是是早茶文化的一種體現。

點心:吃的內容

早茶中所謂的點心,在北方人看來,似乎更像是小吃。那些傳統的早茶點心,如燒賣、蝦蛟、蒸排骨、春捲、鳳爪,牛百葉,糯米雞、馬蹄糕、蘿蔔糕、芋頭糕、叉燒包、豆沙包、奶黃包、水晶包、小籠包、腸粉、及第粥、魚丸粥、生滾肉片粥等等,跟糕餅店裡賣的點心差之千里。

不過,你要是真這麼以為了,那可就露怯了。早茶的點心也叫廣式點心,官方稱謂叫“茶食”,每樣都不多,茶樓老闆取“點點心意”之意,才管它們叫“點心”

早茶點心種類繁多,喜愛排行歸類的中國人自然也給它們選出了所謂的“四大金剛”—蝦餃、鳳爪、春捲和腸粉,它們也的確是點擊率最高的

蝦餃外表晶瑩剔透,白裡透紅。餃皮在和麵時摻了澱粉,所以蒸熟後爽滑剔透,而餡料更是實實在在的兩個完完整整的大肥蝦仁,不像北方以蝦做餡,剁碎後再混肥肉,雞肉來製造口感,咬下去蝦肉結實而極富彈性,且有鮮甜之味。

鳳爪本身就是膠質為主,炸過之後在經蒸透,皮酥爛無比,又能入味。令豆豉的香味滲入其中,不鹹不淡,剛剛好襯出了鳳爪原汁原味的鮮香。下面墊的一層芋頭,粉軟可口,又可把多餘的油都吸收掉,爛而不膩。外皮金黃的春捲,咬下去嘎吱作響,裡面的雞絲爽滑綿軟,夾帶著摻入其中的木耳絲和蘿蔔絲,既有炸物的焦香酥脆,又不失餡料的綿軟清甜。

腸粉的餡料有甜有鹹,甜的以蔬果做餡,鹹的則是用肉。用米漿做成的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又晶瑩剔透,還帶有點點韌勁,一口下去,“爽.嫩.滑”都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