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9.茶人之家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福州茶葉界的茶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希望能有一個專門的聚會場所,方便茶人之間的交流,他們盼望張天福能出面組織這件事。

張天福在與福建省茶葉學會商量之後,由省茶葉學會向有關社團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成立一個茶人的社團組織,因受制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正式成立社團的要求沒有得到批復。但張天福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適於茶人聚會的場所,他的想法得到了福建省茶葉界同仁的向映,於是成立一個純民間“茶人之家”的設想產生了

1999新年來臨時,在福建富黎華大酒店高層的支持下,福州“茶人之家”在 “福建富黎華大酒店妙語茶藝軒”掛牌成立了。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的業界俱樂部,但張天福卻賦予了它學術的色彩。他在此設置了專業的評茶室,置辦了符合標準的茶葉評審的“乾看桌”,“濕看桌”與一批評茶專用設備。這看似簡單又極為專業的審評設備為“茶人之家”成功舉辦十多次評茶活動打下了基礎。

張天福十分重視“茶人之家”的評茶活動,在每次審評茶葉的準備工作中,他要求工作人員的準備工作必須做到:

(1)在參評茶樣裝罐時,茶樣要採用四分法扡樣;

(2)茶樣罐必須絕對乾淨、無油味異味;

(3)茶樣入罐的同時必須貼好標籤;

(4)審評的器具:每套乾看盤、濕看杯、碗、葉底盤的底下都要編號並一一對應號碼,以上細節不允許有絲毫失誤,每次審評前他還要親自檢查編號是否有誤。

茶人之家”以舉辦茶葉鑒賞會為活動形式,以茶為媒,將從事茶葉科教人員、生產廠家、市場行銷商、消費者聚到一起達到開放交流的目的,為名茶的推廣、茶文化傳播構架起一座橋樑。

在這種形式下聚會,喜愛品茗者能與制茶的人直接交流,同時在專家的指導下瞭解到制茶的工序及工藝特徵,從而提高了鑒評“茶”的技能;制茶者能與專家們交流在制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探討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同時與其他廠家交流制茶的經驗。通過學習,交流,茶人們對制茶機械,生產工序,茶葉品質,市場需求,銷售管道等各種資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品茶,鑒別茶的技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茶人之家”配合福建省茶葉學會,福建省茶葉協會與福州市茶葉協會舉辦了一系列茶事活動,如2000年春舉辦烏龍茶“閩茶杯”鑒評會等十多次福建省名優茶的鑒評,鑒賞活動,向社會和市場推出數十種福建茶葉名品、優品和新品,前後介紹了:安溪鐵觀音"盛菁水仙茶餅"雪峰高山茶"北苑貢茶"平和奇蘭"閩蜜香花茶"等具有傳統工藝及地方特色的茶,使生產者能夠在活動中得到展示與介紹自己的機會,深得茶人的好評。經"茶人之家"審評連年獲得名優綠茶"特等獎"的"梅蘭春",在"福州茶葉一條街"春茶上市時常出現脫銷的現象。

“茶人之家”定于每年元旦舉辦迎春茶話會,在這個會上張天福總是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點評過去一年的茶事,展望新一年的發展,這個會吸引了福州茶葉界的許多朋友們,年年高朋滿座,氣氛熱烈,新老茶人們在品茗中敘舊、話家常,流連忘返。

張天福十分重視每次活動的組織工作,他經常對工作人員說:“會議的能否成功舉辦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檢驗,每一環節、每一細節都不能疏忽,開會是極細緻的工作,必須每個人都有管的事,每件事都要有人管。”

從1999年至2002年,“茶人之家”設在妙語茶藝軒二樓,由張天福任會長。從2003年開始,“茶人之家”在三和茶業的支援下,遷移到位於福州市中心的“三和茶都”,為發揮福建省茶界專家在“茶人之家”管理上的作用,張天福不再擔任會長職務。

“茶人之家”通過成功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實現了張天福提出的“服務茶人,造福茶人”的設想,與福建省茶葉學會、協會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通過評茶,促進福建茶葉品質的提高,啟動茶葉市場,促進了福建茶文化活動的繁榮。

2004年元旦上午,張天福出席了在福州三和茶都舉行的“2004年‘迎春茶話會’暨‘茶人之家’五周年紀念活動”。張天福同在榕的茶葉界老前輩、老專家、茶葉學會會員代表、茶葉同仁等歡聚一堂,暢談茶事,共敘友情,歡渡元旦,慶祝“茶人之家”成立五周年。

張天福興致勃勃地發言說,天下茶人是一家,今天這個盛會大家團聚,又是紀念“茶人之家”誕生五周年。現在參加的是百餘人,以後要千人參加,新老茶人相聚,沒有其他會議能夠代替得了,一屆要比一屆辦得更好,這個會能夠請到老專家是一個機會。茶葉是非常深奧的一個科學,不是七年,八年就能成為專家,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和鑽研,希望茶葉工作者能健康成長!

2005年元旦上午,“2005年迎新春茶話會暨茶人之家成立六周年”於三和茶都舉行,來自榕城的省茶葉學會、省茶葉協會、省茶葉學會張學研究分會、省茶葉學會文化研究分會,福州市茶葉協會,茶人之家的理事會成員與會員代表及老專家、老教師、老茶人等計100餘人出席了茶話會。

張天福致詞說茶人之家自1999年成立至今已6周年,今天大家相聚一堂很有意義。他說這個會是任何會議都不能替代的,這個活動對國對民都有利的,它比任何會都開得成功。他說,大家對我有很多評價和定位,但我只不過是茶葉界普通一員,許多工作都是大家幹的,我一個人幹不了那麼多事情。1997年我開始提出茶禮“儉、清、和、靜”,到1999年“茶人之家”成立時正式對外宣佈,至今已得到大家的共識。我認為茶人之家一定有更美好的明天。

張天福雖然在1980年就已經辦了退休手續,但退休的張天福就一直沒有閑著,在80年主持“烏龍茶做青工藝與設備研究課題”之後,整個90年代,福建烏龍茶評審工作又佔據了張天福的許多時間與精力,當然,作為一個退休老人,應該有不少閒暇的時光,讓他在家中渡過輕鬆而休閒的生活,但當我走進張宅時,才發現張天福的每一天都是那麼的充實緊張而安排有序。

張天福於90年代遷入位於福州西郊的五鳳社區的一套普通住宅,三室一廳。這套住宅雖然佈置得簡樸大方,但有一個突出的特色,那就是濃郁的茶風,這是一個典型的茶人之家。大約12個平方的客廳裡,牆上掛著他自己寫的“儉、清、和、靜”四條幅。

這四個字是他提出的中國茶禮:茶尚儉,勤儉樸素;茶貴清,清正廉明;茶導和,和衷共濟;茶致靜,寧靜致遠。在他的書房兼臥室裡,有一壽字條幅,下注:“智者樂,仁者壽”。這是他80誕辰時他的學生書贈的賀禮,概括了張天福淡泊的人生態度。

客廳裡沿窗臺擺放著一對木沙發與放著茶具的茶几,年過九秩的張天福天天在此品茶與接待來訪的茶人,對面的牆邊擺放著一張大玻璃櫃,櫃裡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茶友們從各地為張老帶來的上百種茶葉。在一側的電視櫃上掛著一份日曆,這是張天福特別依重的一份掛曆,由於平日裡有各地的茶友茶人要求拜訪張天福,他只能依靠這份掛曆來安排接待訪客的時間。來客多得時候,張天福每天上下午各要接待兩三批客人。

在這套不寬裕的住宅裡,張天福騰出一間朝南的房屋作為評茶室。評茶室裡有一台金屬制的茶樣品櫃,櫃裡整整齊齊地擺著120多筒來自國內外的名茶,這些茶經常更新,張天福常常使用這些茶作為本地茶葉評比的對比樣。

明亮的窗臺下,擺放著一張白色的評茶濕看桌,桌上擺著標準的烏龍茶和紅綠茶評審杯具各十套。房間中心是一張方形的評茶幹看桌,用於準備茶葉樣品。在九十年代裡,張天福除了應省內外茶界、茶葉產區的邀請,主持各級的茶王賽,更有許多茶人、茶商送來各種茶樣品請張天福試品審查。對於這種純民間的茶樣審查,張宅的這一間評茶室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不知有多少個週末,茶人們聚集在張宅,參加張天福的家庭評茶。張天福指揮助手們準備樣茶、茶具,並帶領大家逐個審看乾茶樣品,分析評價樣品茶的特色。助手們將5克茶葉放入編了號的茶杯中,把礦泉水倒入電水壺中加熱,等到水開始沸騰時,就拎起水壺,依次往蓋甌裡注水。評茶室裡靜得出奇,大家屏住聲息,跟在張老的身後。第一次浸泡茶葉的時間為一分鐘,控制時間的是一個計時器。

定時的時間一到,張天福與大家依次掀起杯蓋,聞附在杯蓋內的茶葉香氣,這個動作稱之為“熱聞”;接著便傾出茶湯至與之相對的110毫升的白色瓷碗中,再聞杯內葉面的香氣,稱“溫聞”;最後再將茶葉翻倒在杯蓋裡聞香,這叫做“冷聞”。隨後大家跟著張天福先看湯色,再嘗茶水的滋味,接著沖泡第二遍,時間是兩分鐘;沖泡第三遍,時間是三分鐘,然後,將泡過的茶葉倒在葉底盤浸在冷水中,審看葉底。

隨後大家發表意見,對這些茶品頭論足,張天福往往都要每個人都談一些意見,最後他來作一個總結性的評論。在張宅,這樣的評茶會是十分受歡迎,因為在這種小型的茶聚中,人人都得到參加的機會,個個都能與張天福進行交流,不像在大型的評茶活動中,只有張天福與幾個評委在臺上忙碌著,人們在台下能看到的只是攝影記者的後背,更談不上與張天福進行交流。

十多年來,到張宅的評茶室參加茶聚的茶人無以計數,有國內老一代的茶人,有中青年研究茶葉、茶文化的學者,有茶農、茶師,有茶商、茶人,有好茶的各級領導同志,還有來自臺灣、香港的茶人與外國的茶友。

無論他們是誰,在張天福樸素的客廳與評茶室裡,大家都是一般無二的愛茶人。張天福會親自為來客沏茶,談論今天的茶品,而張天福更樂意與來客們分享對福建茶葉的回憶與展望。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年事已高的張天福決定淡出公務活動,不再參加省內有關部門組織的評茶活動,但他的家庭評茶,卻依舊高朋滿座。

張天福的茶聚活動內容,不僅僅只是評茶,經常有與茶相關的討論在此進行。

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上班,接到張天福掛來的電話,他要我儘快到他家一趟。當我到達時,已有其它茶友在座,張天福告訴我,今天他們正在討論“福建茶人之家”的話題,因為我的工作與社團管理有關,故讓我來介紹一些有關的情況。張天福認真地聽取了我們的討論,最後作出了註冊成立“福建茶人之家”的決定。2006年在張天福的關心與福建茶人的努力下,“福建茶人之家”加入“中國茶人聯誼會”,成為這個全國性組織的地方分支機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