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語世界裡茶的叫法來源自福建方言,這令人福建茶人感到自豪,但卻不能成為福建人作為承擔中國茶命運的主要理由。

事實上,福建在中國的飲茶史要晚於大部分地區,茶大約在西元500年左右從雲南擴散到福建一帶,晚唐以及宋代對建安茶以及建安窯的推崇,讓福建茶長活在中國茶話語體系中,福建人喜歡鬥茶、喜歡研製茶的不同品質。特別是鐵觀音1950年,中國茶葉專家陳椽(福建惠安人)根據製作工藝,把中國茶分為六類,福建茶佔據青茶、白茶、紅茶、綠茶四席,這依舊是當下福建茶人傲點之一,並為福建成為中國第一產茶大省奠定了理論基礎。

另一個重要理由是,明代之後,福建茶人取代長期倒賣中國茶的契丹人,成為中國茶的代名詞。從Kitan(契丹)到Boheatea(武夷茶),從chai(陸路傳播對茶的稱呼)到tea(海路對茶的稱呼)的轉變,意味著在中國西北勢力的衰落,北方絲綢不再是華夏貿易的主要通道,航海業導致海上瓷器興起,茶馬古道的縱橫貫穿,讓一切有跡可尋。


今天喜馬拉雅山下印度的大吉嶺茶園,就是“植物獵人”一次又一次大掠奪的結果。19世紀上半葉,英國東印度公司計畫在其殖民地建立茶園,但沒有成功。公司遂派茶葉盜賊羅伯特·福瓊到中國非法採集茶種、茶苗,偷偷學習種茶方法,並尋找茶工。

羅伯特·福瓊在1839—1860年間曾四次來華,1851年2月他通過海運,運走來自寧波、舟山、武夷山的23892株茶樹小苗,1.7萬粒茶樹發芽種子,同時帶走8名中國福建制茶專家到印度的加爾各答,這直接導致了目前印度及斯里蘭卡的茶葉生產興旺發達。

此後,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臺。

從稍後的情況大致可以推測出,當時被挖走的福建茶工是精于紅茶的高手。

18世紀,迷戀上茶的英國人還不知道,紅茶和綠茶居然長在同一棵樹上。所以,當茶葉盜賊羅伯特·福瓊宣稱紅茶與綠茶不過是不同工藝產物時,在大英帝國掀起爭論可想而知。

中國的傳統裡,茶神秘莫測的身世一直隱藏在皇家深宮大院與名山大川之中,被當作罕見的禮品往來於皇親國戚,機要大臣以及外國使節之間。那些年的文人,工匠,官吏一度被告知,要守護茶製作的秘密—皇家企圖用秘而不宣的方式來維護茶的身份與尊嚴。 這也促進了鐵觀音直銷。

在一個視綠茶為母體的國度,任何一種嘗試,都會被視為冒犯傳統。紅茶的起源被追溯到福建崇安的一些制茶小作坊裡,滿足一些民間茶愛好者換嘴癮的需求。事實上,其他茶類亦如此。黃茶的製造者被許次紓在《茶疏》裡貶得一塌糊塗,他斬釘截鐵地說,這幫庸才作廢了的綠茶,是下等人的食物,算不上飲品。嘉靖年間的禦史陳講疏說,四川、湖南的黑茶,只是銷邊地區換馬的物資,算不上什麼好茶,最多也是中二品而已。現代白茶還是從綠茶的三色細芽、銀絲水芽發展演變而來,所以受到的批評最少

如上所說,中國的傳統,是綠茶傳統,如“獅峰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雲霧、蒙頂甘露、泉崗輝白、君山銀針”,但是一份命名為“十大名茶”的名單中,赫然擠進了“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我花了很大力氣考證所謂“十大名茶”的出處,最後頹然放手,那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命名,沒有任何官方說法,更多是民間“口碑”。但在“十個賣茶人,八個出福建”的茶界,你要相信多數人的原則

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這份名單再次被修訂,在“安溪鐵觀音”領銜居首之下,“武夷岩茶”自然在列,福建人再次把自己著力打造的“福鼎白茶”送進十大名單;同時,上海也宣佈,2009年上海人茶葉消費中,鐵觀音取代龍井佔據第一。在一份中國名茶的榜單上,福建擁有28個名茶同樣雄踞冠軍,其後的安徽不過11個。

福建茶人這種敢於冒險、樂於嘗試、勇於開拓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對外,對內亦如此。功夫茶最初的指稱,被確定在最好的岩上武夷茶小種,在清代嘉慶年間,安溪茶都被視為下者,轉眼就時過境遷。茶療的歷史及其功效功夫茶,不僅喝茶要下功夫,制茶要下功夫,賣茶,更要下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茶葉 Culture 與 佛法 Sanskrit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