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炭火切不可有煙。烘茶前炭頭要燒盡,烘茶時最好不要加進生炭,若虛加炭,應用專用炭爐將木炭燒至無煙後再加。
②炭火溫度應根據需要把握適當且相對穩定。需要低溫時可用炭火均勻覆蓋炭火。
③攤葉量要適當,視烘籠大小而定。
④視烘焙情況及時翻烘,將烘頂移出炭火在竹匾中翻烘,翻烘動作要輕巧,葉子要翻清。不留宿葉,翻後攤勻,手拍烘頂使茶末落進竹匾,在繼續烘焙。烘焙後期茶葉較幹,最好採用換籠倒翻,以減少斷碎。
⑤烘焙用具和場所要清潔衛生,最好有專用的烘房烘焙。
⑥造型葉含水量較高時,應分次乾燥。毛火幹度把握適當,足火乾度應根據各種茶的具體要求,區別對待。
名優茶造型後外形基本形成,而後的乾燥主要是散失水分和發展香味,同時固定外形。因此採用烘乾,即可達到乾燥至目的,又可避免茶條斷碎和脫毫。烘乾主要與溫度、葉量、翻動等因素有關,公道調節上述因素的關係,以達到理想的乾燥效果。
總體來講,烘焙乾燥時若造型也含水量較多,如芽型茶、束型茶、片型茶、扁形茶及烘青類條形茶,應及時乾燥,分次乾燥,中間攤放,使芽葉水分重新分佈,保證乾燥充分、均勻。
毛火高溫薄攤勤翻,迅速蒸發水分,防止悶蒸現象。足火時茶條含水量較少,要低溫厚攤輕翻慢烘,發展香味並使乾燥充分、均勻。防止溫度過高,產生高火味,如尖型茶、針型茶、捲曲形茶及半烘炒茶類條形茶,可一次乾燥,採用足火乾燥技術。
鍋炒乾燥具有進一步造型的作用,是某些茶造型的特殊需要。例進圓形茶全程炒幹,為石顆粒更加圓緊,扁形茶全程炒乾,為使茶條更加扁平光滑;炒青類條形茶全程炒乾,為使茶條更加緊接光潤。因此這些茶造型和乾燥同步進行。
造型結束,乾燥完成。所以乾燥後期應低溫輕翻慢炒,防止斷碎。片型茶烘焙技術獨具一格,溫度高,且一次比一次高,這可能是由於片型茶不含梗芽,嫩度一致的單片失水相對快而均勻,故可採用抬籠走烘、高溫勤翻的烘焙方法,對形成片茶優異品質起到特殊的作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