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世紀初期,英國與中國的貿易交鋒,因為茶葉而處於被動狀態,不得不從印度輸出鴉片來扭轉形勢。1830年代,中國“以茶制夷”的想法觸動了英國人,英國人害怕在茶葉問題上受制於中國。

1792年,英國政府派馬戛爾尼出使中國,特意帶來了幾位科學家,從江西帶走了一些茶樹,後來他送給了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馬戛爾尼來的時候,東印度公司的人囑咐他,一定要多注意茶葉,它的價值很大,如果能在印度移植,就再好不過。馬戛爾尼回答說,如果茶能長在我們的領土,那我們就不必仰給中國。

班克斯也到過中國,對茶樹的生長環境方面的知識瞭解得很透徹,1778年,他就認為在印度北部可以種植紅茶―這時英國人以為紅茶是一種茶樹,綠茶是另一種茶樹。

這些茶樹被放到加爾各答的植物園栽培,長勢都不錯,但東印度公司對大面積推廣並不熱心,一方面,東印度公司壟斷著中國茶對英貿易,沒有尋找替代品的動力,另一方面,他們對在印度種茶缺乏信心。

1834年,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後,英國成立了專門的茶葉委員會,主要負責調查引進中國茶樹和茶種的可能性,並開展實驗性種植和引進中國工人。

但沒有中國官方許可,只能以偷運的方式進行。茶工也不容易招募,熟練茶工在中國生活得很不錯,中國政府不允許這些制茶秘密外泄,荷蘭人曾經嘗試招募的中國茶工,12個人都先後被謀殺了即便是成功到達印度,那些家人也會被清政府追究連帶責任。

根據烏克斯在《茶葉全書》裡的梳理,這在關鍵時刻,

英國人宣佈了在印度發現本土茶樹的消息。

事實上,西方一直沒有中斷過有關印度人吃茶的記述,西方最早記錄印度喝茶的,是荷蘭人范・林索登1598年寫的《旅行日記》,他以傳教士的身份在印度生活了7年,印度吃茶方式很特別,拌著大蒜和油,當作蔬菜一起食用。

印度人也會把茶放入湯中煮食。有學者認為,印度吃茶習慣是景頗族(境外叫克欽族)帶進去的,景頗族是個跨境民族,分佈在中國雲南、西藏、緬甸和印度等地區。

1831年,英國軍人查爾頓在阿薩姆發現了土產茶樹,他同樣把茶樹寄給了沃勒,說這種茶“曬乾後有中國茶的香氣”,蘇迪亞人將這種茶樹葉子曬乾然後沖泡成飲料飲用。這份植物標本很快死了。

查爾頓發現茶樹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是在中國境外的發現,茶葉再也不是中國的獨有之物,他們深知其中的意義,日本不過是移植了中國的茶樹,但印度,本土本來就有,這就從根源上掐斷與中國的關聯。英國人這一發現,並非獲得廣泛認同,至少美國人不同意。1935年,烏克斯在他風靡全球的《茶葉全書》裡,堅持認為中國是茶樹起源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