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喝岩茶者,不論道行高低,都聽說過"岩骨花香",花香易解,但能領悟"岩骨"個中真味者,不論道行高低,知者寥寥。
喝茶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品茶也不妨從古時尋味。
"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評價全國各地貢茶時,
特為武夷岩茶所題的詩,
這首詩也形象地描述出什麼是岩茶的"骨".沒錯,
"岩骨"就是這種"骨鯁"感,"如鯁在喉".
但如果你簡單地理解為在喉嚨裡插了根魚刺,就離真相有點遠了。
我的理解是,這種"鯁",更像感動時的哽咽,
一股氣沿著喉嚨往上頂,喉頭被其完全佔據,
吞咽時這種"鯁"感尤為明顯。
這是一種充盈在喉間的感動,是上好的岩茶才能給予的。
這股氣其實就是茶氣,何為茶氣?
飲茶時茶湯順喉而下,然後返回口腔,瞬間盤桓、
氣韻繞舌的味覺感受。
中醫講人有三焦,心肺為上焦,脾胃中洲是中焦
,肝腎居下,為之下焦,沿三焦經絡順物而下,
然氣體上揚,呈奔逐之態,這就是"茶氣".
岩茶之"骨"不以鮮香見長,而是醇厚沉著的穩重味道。
茶湯裡好像有綿綿不絕的柔韌細絲,
或者如緩緩彌漫的"沙沙"小顆粒,茶湯咽下去良久,
茶的滋味依然在齒間口中回蕩。
"岩骨花香",只有"岩骨"、"花香"二者兼具的方為上等岩茶。
晚清梁章钜將武夷岩茶特點概括為"香、清、甘、活",
蘇東坡亦贊它"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