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包裝和貯藏技術的目標,是延緩貯藏茶葉的陳化,減少貯藏期間的品質損失。

  

從茶葉陳化的本質和引起陳化的主要環境因數來看,要控制或延緩茶葉引起陳化的酶促和自動氧化反應的速度或進程,現代科學技術是完全能夠做到的--只要把貯放茶葉的環境溫度控制到足夠的低就能達到目的。實驗也已證明,茶葉要是放在-20℃以下的環境中,陳化進程基本上接近停止。

然而,事實上現在生產和商業上應用冷藏多採用-2~5℃的溫度。因為在這樣的溫度下貯放茶葉,可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換句話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茶葉包裝和貯藏技術,應該能夠減少茶葉從產區到市場或消費者之間帶來的品質損失,解決季節性生產與連續性需求的供求矛盾,既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同時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這樣,利用系統工程原理,把茶葉包裝、貯藏技術放到茶葉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大背景中來考慮,就成為近十年研究的熱門話題,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剛製成的茶葉,不論紅茶還是綠茶都常常帶有明顯的生青味,但只要存放數周,原來的生青味就會逐漸消失,代之以醇和的滋味,厚實的芳香。這就是經驗和理論都已驗證的“後熟”過程。這一過程對紅茶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研究表明,不同品種茶樹中,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熱穩定性是不同的,這樣,在同樣工藝、設備下加工的茶葉,其成品中殘留的酶活性含量就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造成貯藏中酚類化合物進一步反應的速度和激烈程度的不同,也就是不同品種茶葉有不同時期的後熟進度。有的廠商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合理安排運輸和交貨時間,使茶葉成交時正好是經“後熟”達到最佳品質的時期,大大提高了成交價值。

  

這也啟發了人們,不同品種之間,茶葉的耐貯藏性能是有差別的,在茶園墾荒時期就應對這一點有必要的重視。同時,也為選擇耐貯藏茶葉品種,進行早期鑒別,提供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資訊。

  

儘管通常認為殺青和乾燥過程已使茶葉在發酵中起關鍵作用的酶類失去活性,幹茶中茶葉陳化主要是自動氧化的結果。

然而,已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實驗驗證了乾茶中仍有殘留酶活性這一事實。並指出,不論是紅茶在貯藏期間茶黃素的大幅度減少,還是綠茶香氣成分降低、湯色變黃,主要還是由於乾燥時未能完全鈍化多酶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一定條件下,這些酶類仍在起作用的緣故。

鑒於這樣的思路,研究人員的注意力就逐步從以往著重調控外界條件,降低酶類參與反應的程度,轉移到直接破壞殘留酶活性,減少其催化能力上來。現在已設計了不少有效可行的方法。

其一是紅茶在正常的發酵工序結束,不是直接把發酵葉上烘乾機初烘,而是用蒸汽先蒸2分鐘。這樣在基本不減少茶黃素含量的同時,可以較充分地破壞殘留酶類的活性,從而使貯藏過程中茶黃素含量的下降速率顯著減緩。

  

作為這一方法的改進--微波輻射法也已基本成熟。實驗認為,經微波輻射處理的茶葉,在同樣的貯藏條件下,16~20周後仍可以收到明顯的輻射效果,品質得到很好的保持。而且,由於微波輻射加熱時間短,不會對茶黃素造成破壞。

其二是蒸青茶加工的深蒸法。這一方法一改蒸青茶加工中蒸汽殺青較青,初看茶葉葉色翠綠的工藝,而加大蒸汽量和延長殺青時間,剛殺青出來的葉子顏色似乎是黃熟了些,但由於酶活性破壞徹底,在經後面的初揉、精揉等工序後,茶葉色澤就顯著改梗更重要的是茶葉更加耐貯藏,延長了同樣品質的商品壽命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