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家世代行醫,父親給窮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李時珍親眼看到醫生能夠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願。
那時候,行醫是被人鄙視的行業,李時珍的父親不願兒子當醫生,但是李時珍卻處處留心向父親學習,還暗自記下了不少藥方。有一回,父親給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難病症,父親一時想不出有效的藥方。李時珍輕聲地說了一個古方,父親一聽,正是對症良藥。從此以後,父親同意他學醫了,他二十二歲就開始給人看病。
李時珍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許多有用的藥物沒有記載;有些藥物只記了個名稱,沒有說明性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藥物記錯了藥性和藥效。他想,病人吃錯了藥,那多危險啊!於是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為了寫這部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而且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的名山,他有時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嘗,判斷藥性和藥效。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李時珍陵園位於蘄春縣蘄州鎮東門外2.5公里的蟹子山上,始建於解放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四圍環境幽雅,湖光山色,極為秀麗,園內有大門、蓮池、拱橋、陵台、花園、藥圃、陳列室、六角亭、石牌坊和墓地。一入陵園,大門上題刻的是郭沫若手書的“李時珍陵園”五個大字,門旁是一片荷塘,在距荷塘不遠的地方矗立著李時珍的半身塑像,塑像後就是石牌坊和李時珍及他妻子的合葬墓。
陵園的陳列室裡陳列了李時珍的醫學成就和他的重要醫學文獻—《本草綱目>。這本醫學巨著是李時珍在潛心研究古代醫學典籍以後,自1552年開始,歷時30餘年才寫出來的。全書52卷,收存了1892個藥種、藥方11096個,在醫藥學、動植物學及地質學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譯成了多國文字而流傳世界。英國動植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