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全名陳學煥(1813—1888),字鳳煒。出生於福鼎十四都東門嶺境竹欄頭村(今點頭鎮過筧村竹欄頭自然村)。關於陳煥的傳說有很多,都離不開福鼎白茶。

相傳福鼎竹欄頭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陳煥,性至孝,但因地瘠,終年操勞,也難求得雙親溫飽,深感愧對父母。時大年過,陳煥遂持齋三日,攜乾糧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夢”,指點度日之計。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園地

建設白茶園,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全土層深度要求達到0.8~1.0米,鬆土層要求在0.5米左右,並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的園地。以呈酸性的山地黃壤、沙性黃壤和紅黃壤土為好。坡地一般以朝北方向為好。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白毫銀針)和葉茶(如白牡丹.新工藝白茶.壽眉)。白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貢眉,壽眉。

白牡丹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種:白茶放罐子裡儲存茶葉放在茶葉罐裡保存,以防壓碎,茶葉罐的選擇,以錫罐為上,鐵罐、紙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第二種:木炭儲藏法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其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國華北及福建產地被廣泛視為治療養護麻疹患者的良藥。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載:白毫銀針,產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聖藥。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茶的製作工藝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乾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即可。由於製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

採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銀針白毫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

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4 Sat 2013 01:29
  • 白茶

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產區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貴州正安白茶因自然變異整片茶葉呈白色,不同於帶有白色絨毛的一般白茶。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揉撚,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因此又稱為福鼎白茶。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白茶白毫顯露。比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寧波的白毫銀針,還有白牡丹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仙茶

【配方】細茶500克,淨芝麻375克,淨花椒75克,淨小茴香150克,泡幹白姜、炒白鹽各30克,粳米、黃粟米、黃豆、赤小豆、綠豆各750克。(錄自《韓氏醫通川》)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岩茶香氣形成的幾個因素:
一:茶葉樹種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