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寫普洱茶,得先交代曬青毛茶的製作過程。

1.殺青。殺青是綠茶生產的標誌,是綠茶區別於紅茶最重要的工序。殺青後,酶的活動終止了。紅茶不殺青,酶的活動發酵時仍在進行,是一種酶促發酵過程。曬青毛茶大多採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達到殺透殺勻的目的。

2.揉撚。揉撚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撚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3.曬乾。日曬乾燥是曬青毛茶區別於炒青和烘青的根本點。天晴時,薄攤晾曬;天陰時,茶葉就攤晾在火塘上吊掛的竹席上。曬青毛茶偶有煙味,原因就在於此。

歷史上,雲南曬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曬乾燥,設備簡陋,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手工作坊。傳統製作,保留了柔和的陽光、自然緩慢和仍在變化中的乾燥過程,也賦予了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廣闊的發展空間。

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其製成品有悠久的歷史,本文將對其分類和銷售情況、特別是普洱茶形成過程作一些簡要介紹。

1.直接以毛茶形態銷售和消費。省內產區和部分地區的農民、城鎮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飲用曬青毛茶,雲南人稱其為"大葉茶".西北地方直接大量購買和銷售曬青毛茶,在楚雄州廣通火車站自然形成一個曬青毛茶交易市場。

2.通過篩分、風選、揀剔和分級,精製加工成滇青茶,

產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

春蕊用一級曬青毛茶斬頭去尾提制而成,

多數為芽毫,消費者形容為"白花花的",說明原料細幼。

春芽用一、二級曬青毛茶各半加工;

春尖用中檔曬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檔曬青毛茶加工,

順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產品。

雲南省各茶廠均生產滇青茶,銷往省內外。

滇青茶經久耐泡,除一般飲用外,還宜作烤茶沖泡飲用。

3.經蒸揉或蒸壓成型,產品有沱茶、緊茶、圓茶(後改名七子餅茶)、方茶、餅茶、磚茶、貢茶、竹筒香茶等壓制茶,習慣上統稱緊壓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徑8.3釐米,高4.3釐米,主銷四川等地。應客戶要求歷史上也曾生產過250克和125克產品。心臟型緊茶主銷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茶葉 Culture 與 佛法 Sanskrit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