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省盛產綠茶,由於茶葉品質和加工工藝等原因,鮮有烏龍茶,長期從事名優茶開發的方世輝不信這個”邪”,他要通過自己的研究,為烏龍茶打上“安徽”的標籤。

  

方世輝在茶區調研時發現,由於春茶後期和夏、秋茶鮮葉生產紅、綠茶品質較差,售價低,且生產成本較高,經濟效益很低,很多地方不采夏、秋茶,茶葉資源浪費嚴重。2000年前後安徽部分企業開始生產少量烏龍茶,但由於烏龍茶加工工藝比較複雜,技術要求高,企業生產缺乏加工技術和經驗,產品品質不高。

加工工藝是制約烏龍茶生產的關鍵因素,破解這個難題,就能夠大大提高茶葉利用率,提高茶農的收益。方世輝把目光盯在了烏龍茶加工工藝的研究上,他要生產加工出具有安徽特色的優質烏龍茶。

方世輝先後主持了省教委、省科技廳安徽烏龍茶研製與開發”重點研究專案,在涇縣中徽茶葉專業合作社進行了顆粒型烏龍茶加工工藝研究。根據前期研究結果和研究需要,在原有加工機械設備基礎上添置綜合做青機、揉撚機、火青炒乾機、自動烘乾機等機械設備。採用當地的茶樹群體種鮮葉為原料,進行曬青程度、搖青次數和做青程度、炒青溫度和程度、造形方式等對比試驗,對生產出的茶樣進行感官審評、主要化學成分分析和香氣檢測。

分析總結試驗結果,研製的茶樣具有烏龍茶的品質特徵,初步探索了安徽烏龍茶加工工藝,優選出較為適合的技術參數,初步制訂了安徽烏龍茶(顆粒形)加工技術規程。同時研究條形烏龍茶加工工藝,初步探索了安徽條形烏龍茶加工工藝及優選出較為適合的技術參數,初步制訂了安徽烏龍茶(條形)加工技術規程。

在進一步研究完善加工技術的基礎上,方世輝在甯國、績溪、廣德、霍山等縣推廣應用了該項技術,利用原來棄采的夏秋茶鮮葉,加工適制的烏龍茶產品,延長了茶葉採制期,提高了茶葉產量,豐富了茶葉花色品種,適應市場消費多元化的需求,僅此項目推廣應用的企業統計,三年來新增產值近2億元

方世輝指導企業規範烏龍茶加工工藝,採用曲毫炒乾機炒乾做形,減少了包揉次數,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制茶工人包揉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除了烏龍茶,“愛民翠尖”、“獅峰雲霧”、“仙寓香芽”、“仙寓霧毫”、“都督翠茗”、“天柱雲霧”等多個名茶也由方世輝主持開發,他也因此被稱為“名茶開發專家”。

他先後主持參加了多項省、部級科研專案,深入雲南、貴州、湖北、河南、江蘇、山東等省及安徽省產茶市、縣調研指導茶葉生產、推廣先進技術,參加完成的“長江中下游和沿淮灘地低丘農業綜合模式技術推廣”專案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