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農場的方式很好,因為它規模小,便於集約,規範化管理,但家庭農場牌坊的設計,必須要傳統,樸實,體現出生態文化主題……”8月2日,談起洪雅縣“天地歸真”家庭農場牌坊的設計思路時,陳世文講得頭頭是道,儼然“專家”一般。

  

 

出生于洪雅縣漢王鄉聯合村9組的陳世文,是位中級茶藝師,同時也是漢王鄉茶葉協會會長,一家茶葉公司的董事長,有著當地茶葉“土專家”的美譽。從一窮二白的農村小夥,到家財萬貫的茶葉公司董事長,陳世文的身份變了,地位變了,但他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感情始終沒變。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不忘帶領父老鄉親一起致富。

  

 

抓住機遇 承包茶地種茶葉

陳世文與茶葉結緣,得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他是村裡的生產隊長。包產到戶後,考慮到種茶比種糧食的效益高多了,於是他向生產隊申請,承包了村裡的10多畝茶地種茶,從此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

  

 

1984年,漢王鄉茶廠招工,陳世文“靈機一動”,一邊管理自家茶園,一邊進茶廠工作,結識了不少業內朋友,這為他以後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些年,茶廠效益不好,領導決定承包給私人經營。在朋友們的建議下,陳世文抓住了這個機會,將茶廠轉接到了手中。“當時想的是,先幹一年,實在不行就退出,可沒想到,這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都還沒有退出,反倒是越幹越好,越幹越有勁了。”

 

陳世文說,讓他沒想到還有,接手茶廠第一年,他的淨利潤就達到6000多元,令他和家人興奮不已,堅定了今後更加努力的信心。1997年,企業改制,他果斷將茶廠購買下來,並于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茶業公司。

  

 

改良品種 自己率先“做實驗”

要做大,做強茶事業,鮮茶品質必須得到保證。可當時的漢王鄉,茶葉品種並不好,買下茶廠後,陳世文就決定號召茶農一起對茶葉品種進行改良。但茶農不願“冒險”,對改品種一事猶豫不決。

 

為讓茶農看到改良品種的好處,陳世文就在自己的茶地裡做起“實驗”,試種“福頂大白”“名山131”等優良茶葉。成功後,他又擴大規模,在村裡流轉300餘畝土地,作為自己的茶葉基地,並將低產茶全部改良為適合本地栽培的優質高產品種,按有機茶標準進行管理。

  

 

此時,看到效益的茶農,開始紛紛向陳世文取經。為了幫助茶農改良品種,陳世文免費為他們傳授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還為他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得漢王鄉茶業種植規模得到快速發展。

 

如今,該鄉的種植規模已由最初的200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2.5萬畝,優質茶品種改率達90\%。茶業,成為漢王鄉的支柱產業。

  

 

服務百姓 帶領大家共致富

“他是我們的貴人,是我們心中的好人!”採訪中,

當地茶農這樣評價陳世文。

  

近年來,為提高茶農的種植水準,陳世文每年都會出資編印技術資料,免費發放給茶農,並義務到各鄉鎮為茶農開展技術培訓。茶農遇到問題,只要給他打電話,他就會耐心地為其解答。對電話中說不清楚的,他還親自上門指點。他專門聘請了四川農業大學專家,對農戶進行統一培訓,指導農戶改良土壤肥力,通過生物農藥和人工防治等方式,生產出更優質的有機茶。

  

 

漢王鄉建設村5組村民何福說,在陳世文的幫助下,他家產茶的純年收入已達10余萬元,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如今,陳世文已獲得洪雅縣“創業之星”,洪雅縣2011年度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眉山市農村優秀人才等諸多榮譽,但他依然沒有絲毫懈怠。他說,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未來更應努力。自己將在繼續擴大茶葉基地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茶葉品質,爭取把自己的茶品牌做得更加響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