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南山自古產茶。《神農本草經》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間相傳神農氏正是在秦嶺終南山發現了茶之功用的。傳說神農氏有特異功能,能看見藥草在體內運行的情況。一日,神農吃茶後,發現茶水在體內運行,所到之處的腸胃被清理得乾乾淨淨。於是,茶便被尊為藥草之首,瑞草之魁
 

自古高僧愛鬥茶。”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由於教義和僧侶活動的需要,茶很快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制、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等。

 

終南山很早就有禪茶一說。據盛唐《終南貞觀寺記》載:“有佛寺千座隱於終南山,終南僧眾三千有餘,種茶曬茶秘煉禪茶,以茶靜心、引法心見性禪修自悟,通靈自然誠修正果。”可見,最遲在盛唐時期便有了終南禪茶,傳承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了。

 

終南禪茶的始創者已不可考。但民間相傳唐開元年間,終南王順山古佛洞有一無名禪師,目睹山林苦修的同道中不少人因環境的惡劣、營養的缺乏而飽受疾病的折磨,以至於不能潛心修禪,痛苦不堪。

 

禪師遂發慈悲大願,欲以一己之力救同道們脫離病痛之災。一日禪師入定,忽聞耳邊有人耳語,讀數十味藥名三遍,禪師猛覺,回神之後,立即焚香禮佛,並將聽到的藥名一一記錄下來,這就是最初的“終南禪藥”的秘方。

 

後來,禪師雲遊終南,遍踏仙山,歷經萬難採集藥材,最終得禪藥四種,一試,對於禪修者的療身愈疾竟有奇效。於是,禪師便將此方與山中同修共用。一時間,山中苦修者競相製作。

 

自此,“終南禪藥”在終南山中廣為流傳。後來,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終南山中的僧人、隱士、禪師將終南禪藥”與武夷山的岩茶結合炮製,既去除了藥物的苦辛之味,又昇華了茶的香氣,並使得這一禪門秘飲更具有了凝神益思、平和靜氣的奇效,成為當時終南山中各大寺院禪堂之中禪僧必備的修行秘飲。這就是“終南禪茶”的由來。
 

茶最早是一味藥,有治病療疾的作用;嗣後,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再後,又演變成為一種文化。終南禪茶的發展亦同此理終南禪茶最早由終南山修道者創制,飄蕩在修行人的茅棚之中,修行人以此來滌蕩昏昧、精進修行。

 

後來,不僅茅棚,寺院也以茶助修。久而久之,茶便成為一種修行。修禪的高僧大德們通過飲茶清心寡欲、養氣頤神,直至了然悟道。說到禪茶,尤以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公案最為著名。

 

據《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記載: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這就是趙州禪師“吃茶去”這則公案的緣起。

 

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極為平常的話語,但在這句極平常的話中,卻包含了趙州禪師那無礙的平等心。

 

在趙州大師那裡,無論是曾到、新到,還是院主,都照樣是“吃茶去”,沒有等級高低貴賤之分,清澈澄明的茶倒映出的是大師的平常心。禪宗講究頓悟,認為何時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極平常的事物中也蘊藏著真諦。
 

茶者心之水,禪者心之悟。二者貌似有別,實則相契。所謂“禪茶一味”,指的就是心與茶的相通。

 

中華茶道文化研究會會長、“中華煎茶道南山流”宗主南山如濟居士言:茶雖微物,而其道甚大,非精行修德之人,不可與語、不可與飲。茶中有三昧,有靈性,茶可載道……飲茶的要義不在於品飲茶湯的香氣和滋味,而在於能從品飲過程中領悟人生道理,乃至明心見性、頓悟菩提。”此話可謂是深得終南禪茶之精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