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最有名的特產之一,它是世界中小種茶樹的代表,又是烏龍茶類之始祖,有“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岩骨花香之勝”的讚語。

 

丹山秀水,飛翠流霞,武夷岩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傳統工藝的製作,未飲而先聞香,味醇而益清。大紅袍的奇珍更給武夷岩茶添上神秘的色彩。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須小雪,雪飛一片茶不憂,價況蔽空如舞鷗”,秀麗的山水與古老的茶文化融為一體,不由你不品。
 

名山必有名茶,武夷岩茶早已聞名。最早讚美武夷岩茶的,是唐代散文家孫樵。他贈送給焦刑部武夷岩茶,生怕被人小瞧了,特地附信說: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乘雪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洞雲龕之品,慎勿賤用之。”在這裡,將武夷岩茶擬人化了

 

 

“晚甘”,意思是說飲茶先苦後甜,回味無窮;“侯”,指侯爵,尊貴之人,唐時武夷山尚未設縣,隸屬建陽縣,只能稱“丹山碧水之鄉”。無獨有偶,宋代大文豪蘇軾也將武夷岩茶擬人,並著《葉嘉傳》,命武夷岩茶姓葉名嘉,意為茶葉中的嘉品。

 

他寫道:“葉嘉,閩人也,養高不仕,好遊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今葉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唯樂山居。氏于閩中者,蓋嘉之苗裔也。天下葉氏另夥,然風味德馨為世所貴,皆不用閩。”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詠道:“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蔡襄的《茶錄》對武夷岩茶作了詳細記載。清代大文人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贊道:“武夷(岩茶)享天下盛名,真乃不黍……嘗盡天下名茶,以武夷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
 

曾經有北京的朋友告訴我,他羡慕武夷山人,我以為其所指的是山水,答覆卻是岩茶。一茶在手,百事無求,講的是岩茶意味著幸福。有一國家機關領導來武夷山,我以君子之交淡如“茶”的名義贈他一份茶葉,他央告我不要這樣做,因為擔心上癮後會讓自己傾家蕩產,講的是岩茶象徵著財富。

 

更多的遊人到了武夷山,揣起十八道茶藝的說明,帶回好好實踐,從此改變了飲茶的習性,講的是岩茶好像人生。“千言與萬語,不如吃茶去,禪茶一味,物我兩忘,淡泊明志,品出色,品出香,品出了哲理,講的是岩茶飽含文化。

 

岩茶兼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醇厚的優點,不燥火、不苦澀、多種微量元素調理人身功能最有益處,講的是岩茶的保健功能。天下誰不說家鄉好,誰不誇自己的茶香。岩茶的一根茶便是一條龍的形狀,沖泡之後綠葉紅鑲邊。
 

初識武夷岩茶很難激起美感。沒有人讚揚岩茶外形,沒有人能直觀地講清品飲岩茶時的獨特感官審美,就連武夷山人也自嘲其貌不揚,“粗枝大葉”。然而,小小岩茶,大大世界。

 

武夷岩茶首先大大表現了武夷的山水精神。陸羽《茶經》有雲:茶樹上者生爛石,最喜陽崖陰林。”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碧水丹山,幽澗流泉,為茶樹生長的上上之地。香含玉女峰頭露,潤帶珠簾洞口雲”,所以岩茶獨得天地之靈異。武夷岩茶性格更有如武夷山水,峰巒岩壑,秀拔奇偉,清溪九曲,變化萬千。
 

唐朝孫樵曾擬人化地描寫武夷茶,初見面目嚴冷”,苦口難喝,實際上為人溫和正派,其甘如薺,堪稱人中君子。岩茶不是輕薄之輩,厚重如山,岩茶面冷心善,飲茶的感覺一波三折,有如“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

 

最絕的還有岩茶之香,似乎可以集中自然界所有的香氣,然後又逐一釋放出來。其香得自然連綿,留在杯底,停在齒間,直沁脾肺,存在心裡,真的具有“岩骨花香之勝”君到武夷,看山水如品岩茶;君飲岩茶,杯盞間如見山水。
 

武夷岩茶更大的內涵是武夷人文情懷。也許有的朋友從其800多個品種的芳名上去理解,也許有的朋友從其製作的過程去體會,或者從茶道的“廉美和靜”和“儉清和靜”的順序去爭論,再就是從古往今來關乎岩茶的詩、聯、字畫中,從生動形象的歌舞習俗去品味。武夷茶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和靈魂應屬於思想上的。
 

武夷岩茶的哲學含義何在呢?

泛舟五曲,有一溪中磯石,上刻“茶灶”兩字,書寫者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當年他創建紫陽書院,煮茶品茗,吟詩鬥茶。

 

其詩云:仙翁遺灶石,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朱熹出生第三天,其父好友鄭安道就以宋朝貢茶名品“月團”作詩相賀,從此與茶結下不解之緣。

 

青年時代朱熹曾戒酒以茶修身明德,終生粗茶淡飯,“茶取養生,衣取蔽體,食取充饑”,也種茶、制茶、烹茶、品茶,生命最後時刻為南劍州一處景點題名,落款竟為“茶仙”。

 

他比較了江茶和武夷茶的區別,認為後者其味不濃不淡,不厚不薄歸於中,其味且正且長,醇和適當歸於庸,在諸茶中最具有中庸之道。朱子把儒家最高道德賦予武夷茶,激勵人們格物致知,修身齊家平天下。這也許就是武夷岩茶中包涵的崇高思想境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