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建教合一

在福安農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中,有許多是來自貧困農村的農家子弟和城鎮貧民子女,他們的家庭寄希望于這些孩子通過職業技術的學習,能儘快在社會上謀一份職業,幫助家庭。同時,由於經濟上的原因,他們的家庭也難於在將來繼續投入職業培訓的費用。職業技術教育不僅要求實用性與知識性相結合,還要求最低的經濟負擔。因此,職業教育當時已在國際上形成一種模式:建教合作。

建教合作是二十世紀初,由西方教育界首先提出的。由於早期貴族式的院校教育,無法幫助人數眾多的平民子女在畢業時就擁有一技之長,能儘快融入社會生活。因此在生活教育、科學教育和國家教育等思潮的激蕩之下,教育界萌生了一個全新的教育構想。

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工程學院,與企業機構合作,首創半工半讀制度:校內課程與校外實習,交替進行,合而為一。後經美國國家合作教育委員會提倡推廣,逐漸普及於全國,便很快為各國所接受。

建教合作的目標在於寓學於做、學用合一、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打成一片,教育實施與經濟建設冶於一爐。

實行建教合一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做中學的場所和機會,使學生在學校所學得的理論能夠在工廠的實習中得到印證,在工廠實務經驗中所遇到的疑問繼續在學校課程中探討研究,尋找理論根據。這樣,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可以獲得實踐經驗,畢業後參加工作時因有一定的技能,可以很快適應生產環境,減少因就業訓練而浪費的人力、財力。

因此建教合作能以最經濟、最有效的程式和方法,培養出知識健全、能力充分的人才,從而達到締造理想社會,促進國家建設的構想。在這個思想指導下,經過許多國家的實踐,陸續形成了許多相關的教育措施和制度。

1935年張天福參加福建省赴台實業考察團,考察臺灣茶業時就瞭解到臺灣為改善台茶的品質與提高產量,採取的許多措施中有茶業傳習所等類似建教合作的教育機構。從臺灣重視培養茶葉技術專才的經驗中,張天福認識到:人才培養是振興大陸茶業的重要道路,於是提出:“竊以吾國,如欲振興茶業,則培養專才,建立茶業研究機關,謀栽培與製造上之改良,收效才能迅速而永久……。”

此為張天福提倡茶業職業教育思想之發端,他接受了建教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出:“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教育與科研的結合,培養人才與改進技術的結合”。

張天福在福安農業職業學校提出的校訓就是實事求是、身體力行”,而幾年之後在崇安創建“福建示範茶廠”任廠長時,也利用該廠的人才和設備創辦崇安縣立初級茶業職業學校,1942年任福建協和大學教授開茶葉栽制審評課程並兼高級農校校長,為福建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大中專茶業技術骨幹。在教育工作的實踐中,

張天福提出了茶業職業教育的三個結合:

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張天福對於茶業職業教育如此重視,這是因為他長期工作在茶業生產第一線,對茶農、茶區與茶業的實際情況有深刻的瞭解。30年代的中國,政治黑暗、經濟落後、人民貧苦,茶業更是受政治、經濟和外交上的種種限制,以及茶農文化落後之影響。張天福不忍作為祖國傳統產業而且有著廣大國內外市場需要的茶葉,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他從一個技術專家的角度,為謀此產業的發展而操心和行動。

通過對海外茶業發展的考察,深刻體會到參加生產的人員,獲得了適當的教育,掌握了新的生產知識與技術,就能使生產水準產生質的飛躍。他提出“把職業與教育打成一片,使得從事生產的人有職業教育的根底,而受過職業教育的學生,不至於離開其所學”,做到受教育的人,都是生產者;生產者,都是受過教育。”

改進技術與培養人才的結合:為什麼要將技術改良和職業教育如此緊密地掛上鉤呢? 張天福提出這是發展茶業的二個重要因素:技術的改良與生產相配合缺一不可。因為茶葉改良場是提供了優良的種苗與技術方案,但能否將這些最終轉化為優質高產的茶葉,關鍵在於茶農能否接受與使用。

如果茶農不願意參與推廣應用新技術,科技人員付出的努力與產生的成果就將是無果之花。這是源和流的關係。有源無流,不能匯成大海,有流無源,只是乾涸的河道而已。所以張天福提出對茶農進行技術培訓,使之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產。他提出所以根本的改良,還是從職業教育同時入手。惟有職業教育,才能培養推廣和自營茶業的人才。

教育與科研的結合:在推行茶業教育的實踐中,張天福還認識到,這教育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配套的系統,既要有基層茶農的職業教育,也要培養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自上而下地將茶業研究開發、教育培訓與生產互相配合、互助共進。

他提出“我國茶葉欲求其產制技術之改良而臻於科學化、工業化,非從教育與研究著手不可。茶葉教育與茶葉研究因分屬於不同之二系統,惟工作上殊有其不可分性,故中央應指定二至三個國立學院,配合著國立茶葉研究所辦理茶葉科,以培育專門茶葉技術人才,並在各產茶省份設立高級茶業職業學校配合著公營茶廠、試驗場、培育茶葉技術改進推廣合作幹部人才,及新茶業自營人才。”

張天福的這個觀點在當時的茶人中已有共識。吳覺農②在《中國茶業改革方准》中,提出的振興茶業的第一方案,就是“茶業人才的養成”。其時在中國茶葉公司的推動下,對茶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社會上對茶葉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一時期在茶葉職業教育上,出現了新的發展。

除張天福1935年在福安開辦茶校、1940年在崇安創辦初級茶業學校外,1935年湖南創辦修業職業學校,1940年方翰周在江西婺源茶葉改良場內,創辦茶業職工學校;1940-1944年,安徽省徽州農業職業學校內也增設茶葉科。

張天福對職業教育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學以致用;二是與當地生產相結合;三是技術的普及。張天福提倡職業教育的目的性是“學以致用”。“就業是民生之本”,職業教育就是為了讓人們高品質地就業和終身發展才存在的。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達到一個崗位的目標,勝任一個職業的需要。

張天福將職業教育定位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升勞動者生活水準與生產能力上,職業教育不是一般的文化教育,必和當地生產相結合。他提出 “職業教育與當地主要產業相配合,提高產業,改進生活,推動經濟進步”的觀點對今日之職業教育仍有指導意義。張天福提出技術的普及是面廣量大的工作,目的是使廣大茶農能有科學的頭腦,破除迷信,願意接受新事物。這三個目的達成,才能達到改進茶業的最終目的。

19361111日,是福安農業職業學校誕生一周年的日子。

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安農校刊出版了一期紀念專刊:茶葉專號,

張天福在專刊上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卷頭語:

在紀念著安農的一周年,我們沒有大好的文章,或是什麼苦幹的經過來為自己吹牛。我們只有很平凡的稻粱粟這一類的東西,貢獻給大家,來紀念才周歲的安農。這就是出版《茶業專號》的一點小意思。

我們要中國農民不落伍,要中國農業不落伍,所以才站在復興農村的最前線,做個帶路的急先鋒!在這前進的路途中所碰到挫折,阻撓,困苦,危險,我們都認為這是必然的波折。我們仍是鎮靜地在實際工作裡求辦法,本著“身體力行”的初衷,來“實事求是”,以達到我們最終的目標!

末了,過去的一年,我們做了什麼?前進到了什麼程度?可不用我們自己來饒舌,是要用事實的表現,給站在客觀地位的觀眾們來下個斷語的。請大家把你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最合大眾需要的教育設施是怎樣,來告訴我們,我們是用十二萬分的誠意來接受的。

1936年11月11日

我們在以上這一段的文字中,可以看到當時這位年僅26歲的茶葉科學家在不斷地思考著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民、農村、農業這就是今天正在被重提的“三農”.問題。從此我們可以知道,早在30年代,就有一批對社會有著高度責任感的學者關注、思考並涉及中國的三農問題,張天福無疑是三農問題的最早論述者之一。

雖然福安農業職業學校當時是振興閩東與整個福建的農業的一股新生力量,受到社會的關注,但張天福這位校長卻不自滿,而是虛懷若谷地向社會大眾來討教如何辦好“最合大眾需要的教育設施”。一年來,張天福已經將這個教育機構辦的有聲有色了,現在他要向社會各界宣傳一年來福安農業職業學校的成果,張天福決定在紀念周年時舉辦隆重的校慶大會。

1111日,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冬日。福安高級農校在經過精心籌備之後舉辦校慶活動。這天上午安排舉行懇親會,學生家長和附近的父老鄉親們,一大早就絡繹不絕地到校參觀,農校安排了一批學生當任招待員,他們殷勤地招待來賓,詳細講解的發展過程,引導他們參觀了醫藥室,圖書館,科學實驗室和農事室,一一介紹了實驗儀器與教學用具的品名、用途,還介紹了學校農場中生產的農產品、學生的成績和健康室內所陳列的鍛煉身體的三十六般兵器,家長和鄉親們個個都興致勃勃、津津有味,他們沒有想在這短短的一年當中,學校會有這麼大的發展,為他們的子女能在此學習成長感到高興。

上午九時,校慶會隆重開幕,到會的有各界來賓、學生家長和全體師生,張天福登上講臺作了一場演講,他向大家報告了本校誕生的經過和一年來的辦學成績,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隨後由來賓和學生家長演說,他們給予學校熱情的讚揚,大會在高唱校歌中結束了。

接著進行國語演說比賽,參加比賽的十位同學,是在學校先期預賽時爭得複賽資格的,他們在臺上個個姿態自然,聲調得當,演講題材豐富,這難為了幾個評判員—均系當地的名人,他們分不出誰弱誰強,孰高孰下。家長們看見了自己子女在國語、口才方面有這樣的進步,個個都喜歡得合不攏口來。

午後二時,舉行球類比賽,參加者有安農師生聯合隊、學生籃球隊、地方上的韓光隊。比賽開始後操場中戰塵蔽日,韓光隊為地方上的優勝隊,而師生聯合隊也不示弱,分數曾一度超過韓光隊,因此韓光隊小心應戰,兩方勢均力敵,每次險球,均博得觀眾掌聲如雷,結果韓光勝排球,安農師生聯合隊勝籃球,賽事一直持續至五時才結束。

安農師生為慶祝校慶,又於晚間七時舉行遊藝會,事前擬發入場卷五百張,後因當地父老鄉親紛紛到校要求補發入場券,增加到八百張,然而,最後來觀看者達到一千餘人,盛況空前,手忙腳亂的庶務課職員到附近各小學借來大批椅凳,還把教職員學生宿舍裡所有的床椅都搬來應用。

遊藝會開幕前,由安農音樂團演奏了三通開場歡樂鑼鼓,大幕拉開後,首先由教師陳漢傑先生表演國民革命題材的評話,把孫中山總理締造民國的經過,用通俗的評話表演的引人入勝,非常動聽;繼而由教職員學生表演國術,有刀、槍、劍、棍、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的表演,還專門演示了武當派、少林派的武術與摔角,共三十多個節目,博得了觀眾如雷的掌聲。國術表演完後,由陳桂榮、李廷綏兩位先生作科學表演,他們演試了空氣壓力、炸彈、救火和電氣遊戲,向觀眾介紹了不少科學常識。

最後由教職員和學生聯合表演“一片愛國心”③和學生單獨表演“五奎橋”④兩場話劇,劇情唯妙唯肖,表演細緻入微,又博得了觀眾的掌聲如雷。張幼銑同學在“一片愛國心”中飾唐亞男女士,表演到愛母愛國的心理衝突,最後盡忠不能盡孝時,愛國堅毅的態度緊張處,千餘觀眾深受感動,鴉雀無聲。

而“五奎橋”的對話詼諧幽默,觀眾為之捧腹,演出直至十一時才完畢,當時學校的無線電廣播播放音樂節目,張天福帶領師生們在悅耳的音樂聲中,送盡興的觀眾們歸去。

在此後的二年中,福安農校在張天福的領導下,為福建茶界培養了一批有用之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