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向朝鮮半島的傳播  
中國茶通過海路向外傳播的歷史也很早。4世紀末5世紀初,佛教開始由中國傳入高句麗,飲茶之風亦開始進入朝鮮半島。不過,高句麗種茶,卻始于中國唐代。據《東國通鑒》記載:西元828年,“新羅興德王之時,遣唐大使金氏(即:金大廉),蒙唐文宗賜予茶籽,始種于金羅道智異山”。當時新羅國的教育制度還規定,除“詩.文.書.武”為必修課外,還要學習“茶禮”。12世紀,高麗的松應寺.寶林寺等著名寺廟積極提倡飲茶,使飲茶之風很快普及到民間。自此,朝鮮人不但飲茶,而且種茶,只是由於氣候等原因,如今茶園還只有500公頃左右,主要依靠進口。

  

 

2.向日本的傳播
有人認為,中國茶葉進入日本始於漢代。因為漢武帝東征後,日本派遣使臣來中國洛陽,向漢武帝表達敬意;同時,漢武帝也向使臣還以印綬。此後,日本飛鳥時期藥師寺的藥草園中,發現有種茶的痕跡。另外,在彌生後期日本發掘出的文物中,發現了茶籽。由此,人們推測:早在漢代時,中國的茶文化已通過海路,傳播到日本。但有確切史料的年代是在唐代。唐永貞元年(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和弟子義真來中國天臺山國清寺學佛,回國時,帶去茶籽,種于日本近江的台麓山,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如今,遺址尚存,並立碑為記。

 

次年,日本高僧空海又來華學佛,回國時也帶去茶種,種于日本京都高山寺等地。此後,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西元815年)四月巡幸近江,經過梵釋寺時,該寺大僧都.遣唐使永忠親手煮茶進獻,天皇賜予禦冠。天皇巡幸後,下令畿內.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種茶作為貢品,日本的茶葉生產才開始發展開來。
  

 

3.向歐洲的傳播
清代趙翼《簷曝雜記》載:“自前明設茶馬禦史(注:永樂十三年,即西元1415年),大西洋距中國十萬里,其番船來,所需中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西海以外。”可知中國茶在15世紀初,已有較多的輸往海外各國。

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從中國販運茶葉至歐洲各國。隨著歐洲飲茶風尚的盛行,普魯士國王于1757年,在波茨坦市北郊的無憂宮園林內,特地修築了一座具有中國風格的茶亭,稱中國茶館,後被毀。1993年,德國政府為保護歷史文物,投資200萬馬克,修復“中國茶館”。

嘉慶十七年(1812年)至道光五年(1825年)期間,葡萄牙人先後從澳門招募幾批中國種茶技工到巴西種茶。巴西政府為表彰這些中國種茶技工為發展巴西茶葉生產作出的貢獻,在里約熱內盧蒂茹卡國家公園內,建立中國式亭子,以作紀念。
  

由此可見,世界各國的茶種,以及飲茶的文化習俗,都是直接或是間接地出自中國,這也印證了各國“茶”字的讀音多源自中國的現象。我們不但可以說“天下‘茶’字同一宗”,也可以說“天下茶葉同一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