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向中.西亞的傳播  
中國茶最早是從陸路向與中國接壤的鄰國傳播開始的。早在西漢(前206~西元25年)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至唐代,京城長安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和經濟交流的中心。當時的中原一帶,飲茶已是“比屋皆飲”.“投錢可取”。許多阿拉伯商人,在中國購買絲綢.瓷器的同時,也常常帶回茶葉。於是,中國的茶葉從陸路傳播到阿拉伯國家,是飲茶之風向中亞和西亞一帶傳播開來。學者們一般認為,在西元7世紀時,中國茶葉經陸路傳播到中亞.西亞一帶,開始了茶馬互市。

 

2.向歐洲的傳播
中國茶傳播到歐洲,除由海陸傳到西歐,同時還有一條經陸路傳播到歐洲的通道。隨著古絲綢之路的逐漸衰落,在中國興起了另一條陸路上國際商路。此路以山西.河北為樞紐,經長城,過蒙古,穿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直達歐洲腹地。而蒙古由於是這條國際商路的出口處,所以飲茶為時較早。據《宋史·張永德傳》載:“永德在太原,嘗令親史販茶規利,闌出徼外羊市。”可見,宋朝時中國已與蒙古用茶換茶,說明當時蒙古已開始飲茶了。
  

 

3.向俄國的傳播
在明代時,對茶葉貿易控制很嚴,據《明史》記載:“太祖時,茶法初行,駙馬歐陽倫以私販論死,而高皇后不能救。”但明朝朝廷仍有與塞外的“茶馬互市”,用茶易馬進行貿易往來。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國公使攜茶赴俄國,向俄國朝廷饋贈茶葉。由於當時俄國從未有人飲茶,並未引起重視。1638年,斯特可夫(Starkoff)又從蒙古將中國茶帶去俄國。至18世紀初,中國茶葉才開始經蒙古從陸路銷往俄國。當時,茶葉十分昂貴,只有王公貴族.地方官吏才買得起。18世紀50年代開始,俄國飲茶逐漸形成風尚,對茶葉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1833年開始,俄國從中國湖北羊樓洞引進茶籽.茶苗,試種于現今的格魯吉亞一帶,但都未獲得成功。1889年,以吉霍米羅夫為首的俄國考察團到中國研究茶葉的產制,回國後開闢茶園15公頃,後又擴展到ll5公頃,並建成一座小型茶廠。1893年又聘請中國劉峻周等10位茶工去格魯吉亞進行種茶技術指導,終於獲得成功。從此,俄國才有了茶業。如今,劉峻周的後代仍留在當地。在劉峻周等中國茶工當年工作過的地方,還建立了一座劉峻周紀念館,以緬懷這位中國茶的傳播者。

 

4.向南亞的傳播  
1780年,南亞的印度開始種茶,一直未獲得成功。為此,1834年成立植茶問題委員會,並派遣委員會秘書哥登(G.J.Gordon)到中國購買茶種,種於印度的大吉嶺;並請雅州(今四川雅安)茶業技工,傳授種茶和制茶技術。經過百餘年的努力,直到19世紀後期,終使茶葉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嶺一帶發展開來。現今南亞的孟加拉種茶,在印度之後。至於巴基斯坦種茶,是1983年中國派專家指導才獲得成功。該國目前已開闢茶同100餘公頃。

  
緬甸.柬埔寨.越南等與中國是近鄰,中華茶文化都是通過陸路傳播這些國家的,這些國家種茶的歷史也都比較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