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國氣候由暖轉寒,致使中國南方南部的茶業,較北部更加迅速發展了起來,並逐漸取代長江中下游茶區,成為宋朝茶業的重心。
主要表現在貢茶從顧渚紫筍改為福建建安茶,
唐時還不曾形成氣候的閔南和嶺南一帶的茶業,明顯地活躍和發展起來。
宋朝茶業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
江南早春茶樹因氣溫降低,發芽推遲,
不能保證茶葉在清明前貢到京都。
福建氣候較暖,如歐陽修所説“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
作為貢茶,建安茶的採制,必然精益求精,
名聲也愈來愈大,成為中國團茶、餅茶製作的主要技術中心,
帶動了閔南和嶺南茶區的崛起和發展。
由此可見,到了宋代,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
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範圍相符。
明清以後,只是茶葉制法和各茶類興衰的演變問題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