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確的梵音】
在唐朝漢梵翻譯的那個時代,
唐密傳承之祖師大德們為了儘量將正確的梵音用「漢字」表達,
在當時缺乏梵文翻譯的「工具」,
加上「傳抄」的不易,祖師為了力求咒語的正確,
遂採用了「造字」系統,《佛頂尊勝陀羅尼》(T19, p0389b)載:
「夫誦陀羅尼,務存『梵音』,但取其聲,不取其義。……
所有『口邊』字者,皆須『彈舌』而言之,
側注平上去入者,依『四聲』而紐之。
所注『二合』者,兩字相和,一時急呼,是為『二合』也……
一切佛部陀羅尼真言,
一切菩薩金剛等陀羅尼真言,悉皆如是……」。
例如在中文字旁加個「口」表示要唸成「彈舌音」,
如囉、唎……等字。加上「引」表示該字要唸「長音」。
加上「二合」、「三合」、「四合」表示二個音、三個音或四個音一起唸,
詳細說就是「將第一個字的子音接到第二個帶有母音的子音之前」,
快速的發出音來。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一》說的清楚:
「讀咒時,聲含長短字有重輕,看注四聲而讀,終須師授方能愜當」(T19, p0459b)。
也就是梵音的「長短音」是很重要的,
甚至佛魔就在「音長短與否」與「彈舌不彈舌」之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