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今,一些茶商動不動就標榜什麼野生茶。當年為了看真實地普洱茶樹,我曾經特意去過雲南,在請教老茶農時,他們就曾經告訴我,實際上野生的茶葉他們自己都不敢喝,因為野生地茶葉性子太烈,喝了是要拉肚子的,他們平常採的所謂野生茶,其實就是一些廢棄的茶園裏的茶(野放茶)。

 

隨意食用有風險 

張順高先生現年73歲,

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茶學專業大學生,

在國內外從事茶葉栽培種植和研究長達半個世紀,

是雲南省著名、國內知名的茶學專家,

曾任雲南省茶科所所長,現為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會長。

王星銀女士現年63歲,是茶葉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評茶技師,1967年從湖南農大茶學專業畢業後

到雲南從事茶葉品質管理工作,退休後還在為雲南茶葉的發展出力。

張老告訴記者,茶科植物有50多種,經過人類不斷的選育馴化,

目前被利用的主要是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

也就是所謂的“家茶”

“家茶”是人類數千年來用智慧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

是適合人類食用的茶。而大多數茶科植物沒有被利用,為什麼?

就是因為它對人體沒有好處

野生茶是未經馴化的茶,

其中大多數是不適於人類食用的茶科植物,

將其用於食用,具有高度的風險。

野生茶存在的意義只有兩點:

證明茶起源于雲南;

在茶樹的選種育種上能找到可供利用的基因。

除此,毫無意義。

 

王星銀老師補充張老所說的“前車之鑒”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下關茶廠在做專銷西藏自治區的邊銷茶時,

因茶葉原料不夠,在生產時加入了少量的野生茶。

而當時對使用野生茶的比例有嚴格的控制,

只能在“家茶”中加入3-5%的野生茶。

那時的野生茶價格比“家茶”低得多,

只是計劃經濟時代原料產量不夠時無奈中的代用品。

可能是其中一批產品裏的野生茶比例沒有控制好,

比例加多了,藏區群眾食用後發生了

頭暈、噁心、腹瀉等不良症狀。

中國有關部門瞭解此事後,

專門組成了調查組到茶廠調查,

查明是在產品中加入了過量的野生茶所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茶葉 Culture 與 佛法 Sanskrit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